
一、發生中毒事故的原因
(1)在化工容器管道及其他狹小的作業空間焊接有塗層(如塗漆、塑料,或鍍鉛、鋅等)或焊接經過脫脂的焊件時,由於塗層物質和脫脂劑在高溫作用下蒸發或裂解形成有毒氣體和有毒蒸氣等。
(2)由於設備內尚存在有超過允許濃度的生產性毒物(如苯汞蒸氣、氰化物等),焊工進入設備內動火時而引起中毒
(3)某些焊接工藝過程產生較多的窒息性氣體(如CO2保護焊過程產生的CO)和其他有毒氣體,由於作業空間狹小(如容器或船艙內),通風不良等可能造成焊工的急性中毒。
(4)對可燃和有毒介質的容器采用帶壓不置換動火時,從焊補的裂縫噴出有毒氣體或蒸氣
(5)采用置換動火焊補時,置換後的容器內是缺氧環境,焊進人動火時引起的窒息
二、預防急性中毒的措施
(1)焊接經過脫脂處理或有塗層的母材時,在焊接操作地點應裝設局部排煙裝置。另外,也可以預先除去焊縫周圍的塗層
(2)焊工進入容器管道內或地溝裏施焊時,應有專人看護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搶救。還應在焊工身上係一條牢靠的安全繩另一端係銅鈴並固定在容器外,焊工在操作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即以響鈴為信號,監護人又可利用繩子作為從容器裏救出焊工的工具。
(3)對有毒和可燃介質的容器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時,焊工應戴防毒麵具,而且應當在上風側操作。根據風向風力,預先確定焊接過程中可能聚集有毒氣體或蒸氣的地區,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采用置換作業焊補時,在焊工進入容器之前,應先化驗容器裏的氣體,必須保證含氧量在18%-21%範圍內,有毒物質的含量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4)為消除焊接工藝過程產生窒息性和其他有毒氣體的危害,在作業空間狹小的環境,應加強機械通風,稀釋毒物的濃度
在車間廠房內的焊割操作,應采用局部排煙裝置並經過濾後排出室外。當工作室內高度小於3.5~4m,或每個焊工工作空間小於200m,或工作間(室、艙、櫃等)內部有結構而影響空氣流動,而且焊接工作點的煙塵及有毒氣體超過《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的允許濃度時,還應采取全麵通風換氣的措施(全麵通風換氣應保持每個焊工57m3/min的通風量)。